爆肝小編

270 Articles written
spot_imgspot_img
休閒旅遊

台灣祭首日湧入30萬人次 墾丁大街人潮再現

【記者 蜀女 屏東報導】  台灣祭昨(3)日在墾丁大灣遊憩區登場,首日參與人次達30萬,創下歷年來新高,湧現的人潮進而帶動墾丁的觀光商機,不僅當地住宿一房難求,墾丁大街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人群和營業攤商,非常熱鬧宛如不夜城。  台灣祭4月3日至5日在墾丁大灣遊憩區熱鬧登場,DJ、歌手、樂團逾百組表演者在五大舞台輪番演出,首日由芒果醬打頭陣、血肉果汁機壓軸,一路嗨唱到晚間十時半,經中華電信統計,首日參與人數達到30萬人次,創下歷年來新高。  台灣祭熱唱的同時,旁邊的墾丁大街也是人聲鼎沸,晚間時段人潮聚集,兩旁的攤販忙得不可開交。為讓人車分流,屏東縣政府警察局恆春分局於台灣祭活動期間每日下午4時至凌晨12時,將墾丁大街南北2端封閉為行人徒步區,禁止車輛進入,帶給遊客更安全與舒適的消費環境,也獲得攤商與遊客的讚許。  已營業25年的墾丁大街攤販指出,清明連假與台灣祭活動的加乘作用,吸引許多人前來消費,尤其年輕人居多,封街措施讓人不用擔心車子從旁呼嘯而過,加上警察頻繁巡邏、墾丁大街攤商合法化,都有助於提升夜市形象。  縣府傳播處長鄞鳳蘭表示,恆春半島是台灣獨立音樂的聖地,屏東縣政府從2021年在墾丁大灣遊憩區舉辦台灣祭,網路聲量與人潮逐年攀升,今年首日盛況更勝往年,也為當地帶來觀光效益,今起將有TRASH、甜約翰、怕胖團以及固定客等樂團重磅演出,邀請全國民眾齊聚大灣享受音樂與美食的雙重療癒。

泰安書畫家捐贈作品 以筆墨傳遞對星星孩子的關愛

【記者 劉婷 山東報導】  2025年4月2日,適逢第18個國際自閉症關愛日,由泰安市殘聯精神殘疾人及親友協會主辦的「海峽兩岸孤獨症家庭融合康復教育論壇」在泰山飯店隆重舉行。本次活動邀請台灣知名融合康復教育專家、非凡母愛得主陳習珍會長,攜其女兒、素有「鋼琴公主」之稱的劉夢緣進行主題分享。論壇透過藝術展演、經驗交流與公益互動等形式,展現兩岸攜手推動孤獨症群體社會融合的實踐成果,為特殊家庭注入溫暖與希望。 音樂跨越海峽 藝術療癒心靈  活動亮點之一,是劉夢緣與泰安優秀孤獨症青年朱浩瑞攜手演繹鋼琴協奏曲——《跨越山海的鋼琴對話》,以悠揚琴聲架起心靈橋樑。此外,山東農業大學「天使之翼」合唱團、泰山福星家園「星光公益」藝術團,與孤獨症兒童共同呈現歌舞、朗誦等融合節目,展現藝術的療癒力量。現場,泰安多位愛心書畫家捐贈30餘幅書畫作品,以筆墨傳遞關愛,詮釋「融合春天」。 專業分享:愛與科學共築未來  論壇中,陳習珍會長以《用愛與科學照亮孤獨症家庭的未來》為題,結合自身陪伴孤獨症孩子成長的經驗,分享台灣在融合教育、康復技術及家庭支援方面的最新進展。她強調:「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引路人」,呼籲父母以積極心態接納孩子特質,並運用科學干預方法,同時建立社會支持網絡。其真摯的案例剖析與實操建議,為與會家長點亮希望,指引方向。 兩岸攜手 共促融合發展  國際自閉症關愛日由聯合國於2007年設立,旨在提升社會對孤獨症的認知與包容。近年來,泰安市積極完善殘疾人服務體系,已建成十餘所定點康復機構,並推動「星空計劃」等公益項目,累計為千餘名孤獨症兒童提供康復救助。本次論壇標誌著魯台兩地首次圍繞孤獨症康復教育進行深度交流,為未來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有愛不孤獨」共同守護「星星的孩子」  「融合不是單向的遷就,而是全社會共同創造的包容生態。」陳習珍會長在閉幕致辭中表示。與會家長紛紛感言,此次活動不僅拓寬了康復視野,更感受到兩岸攜手守護「星星的孩子」的溫暖力量。論壇最終在《感恩的心》的全場合唱中圓滿落幕,共同詮釋「有愛不孤獨」的永恆主題。

點亮希望之光 兩岸攜手打造孤獨症家庭互助新模式

【記者 曲蕙菊 山東報導】  在第18個國際孤獨症關愛日(4月2日)來臨之際,台灣知名特殊教育專家、「非凡母愛」得主陳習珍會長,特地來到山東泰安福星家園,與孤獨症家庭共度溫馨時光,攜手開啟兩岸融合教育與關愛新篇章。 愛心匯聚 福星家園洋溢溫暖  3月31日,泰安福星家園內洋溢著歡聲笑語。陳習珍會長不僅為泰安星光藝術團提供專業指導,更受聘為榮譽團長。活動現場,她與「天使家人們」一起包水餃、話家常,現場氣氛其樂融融。溫馨的「福星高照,健康滿滿,幸福快樂永遠」祝福語,讓每個在場的人深切感受到家的溫暖。  「海峽兩岸孤獨症天使家人,心中有愛就沒有距離!」陳習珍會長感慨道。作為「慢飛天使」特殊兒童康復中心創辦人,她因女兒自幼被診斷為重度自閉症而投身特殊教育事業,長年來致力於推動兩岸融合教育發展,並積極搭建孤獨症家庭的互助平臺。 音樂搭橋 兩岸孤獨症青年攜手演出  據悉,4月2日國際孤獨症關愛日當天,將舉辦一場別具意義的音樂盛宴——台灣「鋼琴公主」劉夢緣將與泰安孤獨症青年朱浩瑞攜手呈現「跨越山海的鋼琴對話」。這場藝術交流不僅展現孤獨症群體的才華,更彰顯了兩岸血脈相連的深厚情誼。 深化合作 共築融合教育新模式  泰安星光藝術團負責人表示,此次與陳習珍會長的合作,將進一步提升藝術團在特殊兒童藝術療癒方面的專業水準,未來將持續開展兩岸交流活動,為「星星的孩子」打造更多展示自我的舞臺。  福星家園負責人朱運東則表示,此次交流活動開創了兩岸孤獨症家庭互助的新模式,未來將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共同為「星星的孩子」創造更包容的成長環境。  在國際孤獨症關愛日即將到來之際,讓我們用理解與愛心,共同點亮這些孩子們的希望之光!

2025泉台美食文化節在泉州市泉港區盛大登場

【記者 劉婷 泉州報導】 春和景明之際,一項兩岸活動「壽鄉泉馬・福傳泉台」美食嘉年華盛會,在3月21日,於泉州市泉港區政府前錦綉廣場隆重登場,掀開了連續11天的兩岸美食文化精品匯! 本次活動由泉港區政府商務局、文化體育旅遊局、文旅開發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泉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山腰街道辦事處、台灣中華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協辦,福建省福船文旅產業有限公司、泉台經濟文化交流服務中心承辦,匯集了數拾家台灣地區特色風味美食…!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客參與、爭相品嚐享受兩岸美食。 21日上午,舉行了開幕儀式,有兩岸各界嘉賓代表出席,還有許多進場觀眾和遊客,共同參加與見證了這場泉台年度盛會的開幕儀式;節目進行中並安排了台灣電音三太子民俗節目和多場次的本地民俗、歌舞演出,將美食嘉年華等系列活動掀開序幕、推向高潮! 活動現場,兩岸特色美食展銷攤位整齊排列,琳瑯滿目的美食散發著誘人香氣、瞬間點燃了現場的熱烈氣氛、群眾紛紛消費品嚐;除了美食,台灣的電音三太子和少數民族歌舞及當地的多樣民俗演出為活動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此次「壽鄉泉馬・福傳泉台「美食嘉年華活動以美食為紐帶,它既鮮活見證了中華美食文化的相融並蓄,將兩岸美食文化完美融合,生動詮釋了「泉台一家親「的深厚情誼,讓群眾在品嚐美食的過程中,深切感受泉台美食文化的獨特魅力。 這場活動不僅是美食的狂歡,更是一次兩岸文化交流盛會,在美味與歡樂中,進一步拉近了兩岸餐飲企業商家及百姓生活間的距離;本項活動將持續到本月30號,相信有更多的當地的百姓與遊客會陸續到美食廣場中來,共同參與和見證這一場泉台間的年度盛會,也將為兩岸的交流活動增添新的篇章!
地方話題
爆肝小編

三和公園遊戲場24日重新啟用 新增小型寵物公園

【記者 山風 南投報導】  三和游泳池旁三和公園遊戲場老舊,經縣府翻修後24日起正式啟用。縣長許淑華23日下午六點左右,由縣議員林儒暘等人陪同,到遊戲場勘查修繕情形,並籲請民眾愛惜遊具及環境,共同維護公園的休閒及遊憩品質。  三和公園遊戲場是南投市民眾、親子休閒去處,場內的溜滑梯、盪鞦韆設施受到民眾歡迎,但因老舊,縣府今年籌措218萬元全面整修翻新,並預計24日正式啟用,迫不急待的民眾,23日傍晚帶著孩子到公園「嘗鮮」,玩得不亦樂乎,許縣長也忙著招呼溜滑梯的孩子,看著孩子盪鞦韆,希望大家玩得高興。  許縣長表示,早晨及傍晚常有民眾到公園運動,也會帶著寵物到公園散步,這次除了將三和公園遊戲場全面翻新,也提供中小型寵物公園,讓民眾和毛小孩能有全新的休閒環境。  帶著狗狗進入小型寵物公園玩的飼主表示,縣府規劃小型寵物公園,真的很棒,對毛小孩及主人來說,是一大福音。狗飼主蔡季玲說,帶狗外出,除了用繩子牽住,也為為小狗準備「便便袋」,共同維護環境清潔。  縣府教育處表示,三和游泳池旁綠地提供社區民眾休閒空間,新遊戲設施皆取得檢驗合格證明,並使用耐久性材料,方便管理單位保養維護,更提升民眾安全。另外,相關遊戲器材皆有適合使用年齡,其中盪鞦韆適用年齡為2至12歲、溜滑梯為5至12歲,教育處也呼籲民眾愛惜使用,而新設置的中小型寵物活動區,大家應共同維護愛惜、善盡管理責任,看顧好寵物並自備清潔器具,共同維護環境清潔。  教育處說,依據「全齡宜居-城鄉兼顧·多元共好」政策,縣府重視民眾的運動及休閒生活空間,除了三和公園遊戲場重新修繕完成,位於草屯鎮的酷比親子運動公園近期已完成驗收,預計10月份啟用,提供全齡遊憩共融需求,另外,南投市及草屯樂活運動館皆已完成先期規劃報告,並辦理招商說明會,2館工程專案營建管理(PCM)於8月12日招標公告上網作業,預計9月底開標。
爆肝小編

在九華山綻放藝術光芒 邵利新的佛教繪書館啟幕

【記者 陳嵐 安徽報導】  近日,備受矚目的書畫藝術家邵利新,再次吸引了國內外藝術愛好者及新媒體的關注。在合肥成立邵利新書畫工作室後,他與國際徽商書畫院聯合,在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華山大願文化園區設立了佛教繪書館。邵利新花費半年時間精心創作了九十九幅地藏王和觀音菩薩的作品,熱情迎接韓國佛教觀光團來到昔日王子金橋覺的修行道場。  邵利新,生於1966年,是中國當代著名的工筆畫家,擔任中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及國家一級美術師。他在第一百屆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中榮獲金獎,隨後在第四十二屆義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經貿文化周上再度獲得金獎。近年來,他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重要藝術展覽中展出,並屢獲殊榮。同時,他積極參與藝術教育和社會公益活動,以多種形式推廣中國傳統文化。  邵利新的早年職業生涯涉及多家媒體,曾擔任《安徽工人日報》和《安徽旅遊報》的記者及編輯,為國內多家報刊創作了近千幅插畫作品,成為當時讀者心中的記憶。其長篇小說《城市獵人》更是被改編成成龍主演的同名電影,風靡海內外。此外,他還創作了《天機》《飄過的神馬浮雲》等三部長篇小說,讀者總數超過九千萬。  在藝術創作上,邵利新深耕於丹青世界,憑藉其豐富的想像力和深情的筆觸,創作了多部新作品。他的畫作涵蓋人物、山水、花鳥等多個題材,尤其是動物、仕女及歷史人物的畫作栩栩如生,展現出智慧、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邵利新表示:「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我認為藝術不僅是個人表達的方式,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能夠通過我的作品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相結合,並獲得社會民眾的認可,對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中華國粹藝術研究協會副主席、著名美術理論評論家湯真指出,邵利新在安徽這片名山大川的土地上成長,與山的溝通賦予了他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他的作品中不僅有精湛的繪畫技巧,還融合了書法的力量,筆劃連綿,氣勢磅礴,充分展現了他的藝術才華。  隨著年齡的增長,邵利新的創作題材逐漸從熊貓和仕女延伸至中國傳統十二生肖及佛教系列。他計劃舉辦個人作品展,融合國際及海峽兩岸的藝術交流,並將中國的自然美學和文化精神推向全球。邵利新的努力將進一步促進中國藝術的國際化,為傳統文化的弘揚貢獻力量。
爆肝小編

雲林縣政大藝文學會在莿桐鄉大美國小舉辦書法社團活動開幕式

【記者 劉夢緣 雲林報導】  2023年9月19日雲林縣政大藝文學會榮幸受邀承辦莿桐鄉大美國小的書法社團活動,為期18週的書法課程正式啟動。今天上午8時,該校舉行了開幕式,活動由三位學生以電子琴演奏揭開序幕,隨後播放了介紹書法課程歷程的學習影片。  大美國小校長黃育珍在致詞中表示,學校自開辦教育活動以來已逾六年,目前靜態課程包括書法社、美術社、音樂社和桌遊社四個項目;動態課程則有國術社、扯鈴社、木球社、槌球社及排輪社等五個項目。黃校長強調,各科目的指導老師熱誠專業,並在各類比賽中屢獲佳績,為持續推展書法課程而特邀政大藝文學會的老師共同指導,期望長期合作推動本活動。  政大藝文學會理事長陳泳全亦在致詞中感謝黃校長的邀請,並特別安排書法名師沈惠真老師前來授課。沈老師在全國各項書法比賽中屢獲獎項,期望學生們在認真學習後能在結訓時獲得獎狀與獎品以資鼓勵。  莿桐鄉鄉長廖秋蓉也參加了開幕式,她曾擔任雲林縣藝文學會理事長,表示學習書法的益處不勝枚舉。自黃校長上任以來,大美國小積極推廣各項才藝,屢獲佳績,成效有目共睹。廖鄉長承諾,若本次活動需要公所協助頒發獎狀等,她將全力支持。  出席今天開幕式的來賓還包括饒平國小校長陳茂雄、六合國小校長李瑩萩、大美村村長何順良、社區理事長楊寶珍、埔尾村村長張義豐、社區理事長鍾三才、溪美社區理事長謝揚柳、莿桐國中主任簡志瑋、大美國小家長會長張志光以及斗高校友會副總幹事張起凰等多位嘉賓。  本次書法社團活動的啟動,將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傳統文化的良機,並期望在專業指導下,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藝術潛能。
爆肝小編

音樂與歷史的交融 斗六草地音樂會精彩回顧

【記者 劉夢緣 雲林報導】 熱情洋溢的美妙樂聲,由著名演奏家陳昭志老師薩克斯風演出的草地音樂會21日晚上在斗六行啟記念館歡樂登場,配合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共同舉辦全國古蹟日「解鎖斗六舊城開啟時光旅程」活動,以音樂會表演方式把觀眾帶回音樂的黃金年代,融合薩克斯風的優雅旋律和草地上的悠閒氛圍,為大家呈現一場難忘的音樂盛宴。 本次草地音樂會,邀請雲林在地著名的演奏家陳昭志老師及其音樂團隊來參與演出。陳昭志老師是一位優秀的薩克斯風演奏家,正在世界知名的美國曼哈頓音樂學院攻讀音樂學位,課餘積極參與各類音樂賽事,屢獲殊榮,實為出眾非凡的音樂才子。其母親凃文吉曾擔任過雲林縣街頭藝人協會理事長。 本次音樂會亦邀請雲林國小直笛隊的小朋友上台演出,他們以青春活力和純真的音樂才華,將充滿活力的直笛表演融入音樂會中,展現年輕學子的音樂天賦,並向大家展示努力練習的音樂教育的成果,為整場音樂會增添一些童趣,也有鼓勵本市學童五育均衡並重的意義。 今晚雖然時下著細雨,有超過20攤以上的新藝市集,提供各式手工藝品和地道美食,讓參加者在享受音樂的同時,也能感受豐富的藝文小物和在地美食體驗。 斗六市長林聖爵表示:斗六行啟記念館位於市中心,是本市著名歷史建物,也是全國文藝青年喜歡來踩點的觀光據點,沿著府前街可與太平老街接壤,是本市重點推動的觀光景點之一。在這次有機會與縣府一起來舉辦古蹟日這個特別有意義的活動,並在充滿懷舊氣氛的行啟記念館草地舉辦音樂會,邀請斗六在地優秀的音樂家陳昭志老師表演團隊以及雲林國小直笛隊來演出,讓市民在假日美好時光,與最愛的家人、親友一同來到行啟記念館享受藝文氣息的表演,放鬆身心,未來希望市民朋友也能夠多多支持公所舉辦的藝文活動,藉由舉辦這樣的藝文活動提供市民正當休閒活動,提升本市藝文表演水準。與會今天剛從馬祖回來之副縣長謝淑亞冒雨更前到縣常來參加,文觀處長陳璧君、李技正、張科長及同仁皆到現場協助、參與貴賓還有縣議員陳永修、賴淑娞及秘書何星毅、代表會副主席黃尤美、縣政顧問台傳媒協會理事長周錫鴻及總幹事鄭淑女領導之舞動人生舞蹈團也來共襄盛舉、雲林縣不動產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銘洲、雲林縣觀光協會秘書長、中華影城老闆、縣府聯合服務中心副主任何圳鈞、新聞處莊育鳳科長、雲林國小關校長、四維里呂里長、救國團斗六市團委會前會長張起凰、斗六市公所觀光課課長林明仕、市長室機要秘書黃彥中等數百多人參與。
爆肝小編

「2024彰化縣媽祖祈福文化節」9/27~29熱鬧登場 嗨翻每一晚

【記者 蜀女 彰化報導】 「2024彰化縣媽祖祈福文化節」即將在9月27日至29日熱鬧登場!活動期間彰化縣政府與爐主宮廟員林福寧宮每晚都安排了精彩節目,9月27日晚上「明華園戲劇總團」演出《乘願再來》,9月28日晚上「新象創作劇團」帶來「舞FUN馬戲派對」,9月29日「媽祖祈福晚會」眾星雲集還有好禮摸彩,彰化縣長王惠美邀請大家一起來彰化拜媽祖、求好運! 9月27日晚上7時在員林市圓林園,邀請臺灣戲劇藝術重量級團隊「明華園戲劇總團」演出經典劇作《乘願再來》,故事描述王子梵洛佳在歷經變故後,憤而踏上復仇之路,卻面臨考驗及人性掙扎,劇情高潮迭起、精彩可期!由無敵小生孫翠鳳領銜演出,搭配明華園頂尖陣容,勢必帶來一場震撼的視聽饗宴,讓觀眾感受歌仔戲迷人的風采。 9月28日晚上7時在員林市圓林大市場(星期三夜市),來自北台灣,開創雜技新風貌的「新象創作劇團」演出「舞FUN馬戲派對」,劇團成立超過30年,承襲傳統技藝並融入當代劇場,享譽國內外。本次演出內容結合驚奇馬戲、高空炫技、華麗舞蹈等多種元素,透過絢麗繽紛的演出加上奇幻歡樂的舞台,搭配異國風情與熱情洋溢的動感音樂,引領大家一起舞動世界! 9月29日晚上7時同樣在員林市圓林大市場(星期三夜市),「媽祖祈福晚會」壓軸登場,有王功兩廣國術龍獅戰鼓團帶來精彩暖場表演,更邀請金曲歌后秀蘭瑪雅,以及陳孟賢、向蕙玲、曾瑋中、謝金晶及賴銘偉等多位知名歌星帶來多首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歌曲,晚會期間將進行摸彩,有55吋液晶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咖啡機、腳踏車等多項豐富大獎,等您來拿! 9月27至29日每晚演出期間,民眾只要在現場出示「彰化縣文化局」臉書該場次活動貼文按讚加分享,或於Instagram限時動態hashtag「2024彰化縣媽祖祈福文化節」並標記@「彰化縣文化局」帳號,經服務台工作人員確認,即可獲得限量媽祖金箔平安貼,每人限領1份,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為期3天的媽祖祈福文化節,活動滿滿、熱鬧有趣,有「員林福寧宮拜拜好運來」、「博聖杯即時抽抽樂」、「稜轎腳擲筊求好運」、「員林媽祖大方送」、「拓印神明版畫」、「媽祖賜福-大手小手祈平安」等多項活動,另外在9月28日及9月29日邀請縣內各社區、學校於員林福寧宮廟埕及圓林大市場(星期三夜市)帶來「藝術大匯演」,民眾參加活動就可拿到媽祖限量文創品及晚會摸彩券!邀請您一同共襄盛舉,更多活動訊息請上彰化縣文化局網站查詢:https://www.bocach.gov.tw/mazu/。
爆肝小編

攜手社區雙連埤復育衛星濕地 中華青鱂野放重現生命力

【記者 山風 宜蘭報導】 宜蘭雙連埤早期因為有諸多珍稀水生動植物生育棲息,因而由宜蘭縣政府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劃設為野生動物保護區。然而因外來種魚類入侵以及周邊慣行農業影響,埤塘中部分物種已不復存在。由於入侵種移除與水體污染改善難以立即奏效,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近年結合在地農民,積極在雙連埤周邊引水將旱田回復為水田,建立衛星濕地,已新增5.88公頃湛水面積。20日並與中央研究院將合作復育的2000隻中華青鱂野放至由在地農友復育的水田濕地,希望先建立穩定的衛星族群,再逐漸拓展至雙連埤埤體水域。 中華青鱂是臺灣原生淡水魚,俗稱稻田魚,棲息於稻田、溝渠、湖泊等低海拔緩流或靜水水域,對水質有一定要求,且對農藥極為敏感。過去曾廣泛分布於臺灣中北部,是農田生態系代表物種之一。然而受到外來種入侵、水污染及棲地破壞等影響,一度被認為在台灣已滅絕超過40年。直至81年,才在雙連埤重新發現原生族群,但由於外來入侵種食蚊魚(俗稱大肚魚)會捕食中華青鱂的魚苗或魚卵,加上棲地水質污染,使雙連埤中華青鱂原生族群逐面臨威脅。 林業保育署於112年起,委託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黃世彬進行中華青鱂調查及復育,發現雙連埤地區仍殘存數個中華青鱂原生族群,研究團隊選擇其中遺傳多樣性最高的族群作為種源,在人工環境下繁殖出2000隻健康的中華青鱂個體,再經過農業部水產試驗所疾病檢測無虞後,野放至在地友善農友近年復育的友善水田,希望能重現雙連埤中華青鱂族群的生命力。 林業保育署表示,此次雙連埤的中華青鱂復育專案,歷經五年的社區保育推動過程,尋求多位在地農友合作,將已陸化的草生旱地重新引水,營造成適合中華青鱂棲息繁衍的水田濕地。其中在地農友簡奉如長期關注雙連埤地區的自然生態,獲悉林業保育署在主埤周邊復育擴大濕地環境的構想後,立即投入復耕水田的行動。他採用無農藥、無化肥的耕作方式,面積已達4.2公頃,除了生產名為「簡單米」的友善稻米,他的水田也成為中華青鱂的良好棲地,為復育計畫提供了最佳的野放基地,兼顧農業生產與生態保育。 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也補充說明,為執行擴大雙連埤主埤周邊濕地面積,增加湛水生態環境的任務,自109年起即積極尋求在地居民共同合作,推動雙連埤周邊水田溼地棲地營造,並藉由工作假期修復古水圳,搭配引水工程從揀水溪以管流方式引水挹注,作為雙連埤周邊溼地復育的補充水源,以減緩溼地陸化;110年起更透過「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計畫」,補助願意參與的友善農民,113年已有14位在地農友投入,湛水及友善農作面積已擴大至5.88公頃,建構三生一體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里山環境。 林業保育署強調,國內水稻田環境常因休耕導致長時間無水,且水田間之聯通性差,難以找到適合中華青鱂的棲地。因此水田溼地棲地營造是本次中華青鱂復育工作的重點任務,除了作為中華青鱂的庇護所,亦可透過聯通水道讓中華青鱂自然補充至粗坑溪中,成為中華青鱂重返雙連埤野地的種源中心。未來期能提高雙連埤中華青鱂逐漸基因單一化的族群遺傳多樣性,藉此建立數量多而穩定的族群。後續也將妥善維護與在地居民好不容易建立的夥伴關係,持續深化社區保育,與農友共同監測生態和巡護復育濕地,維護雙連埤及其周邊衛星濕地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