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公司液化天然氣工程處 辦理「採購履約中的圖利風險及相關案例分析」專題講習
【記者 劉婷 台中報導】
為強化同仁的廉潔意識與法令遵循觀念,台灣中油公司液化天然氣工程處(以下簡稱液工處)於114年4月18日舉辦廉政專題講習,由副處長李瑞堂親自主持,特別邀請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陳君瑜擔任講座,講授「採購履約中的圖利風險及相關案例分析」。課程透過實務案例剖析與偵辦經驗分享,協助同仁深化法紀觀念,進一步培養機關廉潔與效率並重的良好文化。
李瑞堂副處長表示,液工處肩負國內天然氣接收站等重大能源工程興建任務,其工程品質與執行效能不僅攸關國家整體能源政策的推動,也深切影響全民的日常生活。他強調,同仁在面對重大工程履約管理時,應以正確的法令認知為基礎,結合專業技能,確保政府交付的重大能源建設任務順利推展,並同步營造公司樹立「廉安」企業形象。
本次講習特聘陳君瑜檢察官,以其豐富實務經驗,針對圖利罪構成要件、公務員採購履約過程中高風險缺失態樣、廠商常見違法行為類型以及貪污治罪條例與刑法中偽造文書相關罪名等議題進行深入解析,提醒同仁依法行政、謹慎履職。
另為呼應「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2.0」,本處主辦政風於課程開始前播放法務部與知名插畫品牌「柴語錄」合作製作的反詐騙宣導影片,並由陳檢察官依據法務部本(114)年度反詐騙宣導計畫進行反詐騙宣導,以提高同仁「防詐免疫力」,建構同仁「識詐防護網」,講習過程中,陳檢察官穿插有獎徵答與互動問答環節,課程氛圍熱絡、生動有趣,獲得與會同仁一致好評。
閩台攜手點亮星光 自閉症公益音樂晚會溫暖舉行 幫助特殊群體走向未來
【記者 蜀女 福建報導】
2025年4月13日,由平潭綜合實驗區兩岸家園扶貧助殘服務服務中心及多個兩岸公益與康復機構共同主辦的「廈台自閉症交流會暨關愛特殊群體公益慈善音樂晚會」在廈門溫暖舉行。本次活動匯聚了來自台灣、山東、天津、廣東、江西等地的專家、家長與志願者,透過藝術與交流為自閉症群體搭建愛與理解的橋樑。
由平潭綜合實驗區兩岸家園扶貧助殘公益服務中心主辦,平潭兩岸圓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由社團法人台中市亞斯伯格症肯納症協進會、台灣新住民兩岸新潭經貿文化協會、閩台數藥醫學研究院、院門門市四院心理諮詢中心、平潭經貿文化協會、閩台數藥研究院、法門門市大院花神院神教中心、平暉綜合神草中心,鼓藝運動協會台南市體育總會-龍獅藝陣委員會、台灣夢起飛樂團、國際獅子會300C-1區台灣台中市德馨獅子會、國際獅子會300C-3區台灣台中市快樂獅子會、嬅藝歌唱演藝經紀有限公司、廈門遨遊記縣旅行社、江西玉山文化有限公司聯合中心旅遊有限公司聯合中心旅遊有限公司。廈門衛視、海峽導報、台灣國際新聞視角報社、台灣萬順傳媒報社、台灣前傳媒報社、台灣八方新聞、台灣e郵報等媒體支持。
活動中,來自台灣的公益人士、兩岸著名親子專家、兩岸孤獨症特教領域專家、台灣十大傑出媽媽得主陳習珍,老師發表感人致詞,強調自閉症不只是兒童階段的挑戰,更是終身性的康復需求,需要社會在篩查、教育和就業等方面形成系統支持。她呼籲社會各界從理解、給予機會、積極參與三方面出發,共同為自閉症孩子創造「幼有所學、青有所為、老有所依」的完整照顧體系。
活動現場同步啟動「閩台關愛孤獨症兒童家庭指導中心」籌備儀式,將結合兩岸資源,推動專業培訓、融合教育與家庭支持,為自閉症家庭提供更全面服務。此外,特別舉辦了電影《慢半拍的鋼琴公主》的啟動儀式,該片取材自陳習珍與其女兒被譽為「台灣鋼琴公主」的劉夢緣——的真實故事。
劉夢緣原為重度自閉症兒童,曾被醫生判定終生無法開口說話,母親陳習珍在患癌期間仍不放棄,通過藝術與自然療育,陪伴女兒逆轉人生,不僅打破預言,更創辦「慢飛天使特殊兒童康復中心」,幫助千餘個特殊家庭重燃希望。該電影的拍攝將向社會呈現一段歷經20年奮鬥的母女傳奇,也將進一步提升大眾對自閉症群體的關注與理解。
晚會上,來自兩岸的「星星的孩子」同台演出,以音樂、畫作與舞蹈,展現特殊孩子的潛能與純粹感動。觀眾報以熱烈掌聲,場面溫馨動人。陳習珍老師表示:「我們堅信,以慈善為紐帶,以專業為支撐,閩台的合作將助力更多‘星星的孩子’跨越障礙,在包容社會的星空下閃耀光芒。」
本次活動不僅是公益的具體行動,也像徵著兩岸攜手在特殊教育與融合社會上的另一個里程碑。
淨溪行動X青年行動力 救國團名間鄉團委會啟動守溪任務
【記者 范送來 南投報導】
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與環境污染問題,環境永續早已成為現代社會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為此救國團名間鄉團委會秉持著對家鄉土地的熱愛與責任感,於4月13日(星期日)號召青年與志工們於大坑溪辦理淨溪及淨堤活動,以實際打掃、清除河堤垃圾,守護家鄉珍貴水資源,為地方永續發展邁出堅實的一步。
大坑溪為名間鄉地區重要溪流,不僅連結多個聚落,更是在地農業灌溉與生態環境的重要命脈,然而近年來,溪流周邊常見隨手棄置的垃圾與漂流物,不僅影響河川景觀,更可能造成水質污染與淤塞問題,團委會有鑑於此,積極號召志工及青年朋友們以實際行動守護溪流及河堤,用汗水與雙手讓大自然恢復潔淨本色。
活動當天青年與志工們全副武裝,戴上手套、手持垃圾夾與塑膠袋,分組於溪流沿岸展開地毯式清理,針對草叢、石縫與堤岸隱蔽處仔細搜尋,撿拾寶特瓶、塑膠袋、鐵鋁罐與日常雜物等常見垃圾。活動歷時數小時,清理出大量廢棄物,讓溪流與河堤面貌煥然一新,志工們以守護土地長久責任的心,用最實際的方式為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同時亦展現了青年參與公共事務的行動力與責任感。
救國團名間鄉團委會會長蘇珮玲表示,大坑溪是名間鄉的生命線之一,攸關整個鄉鎮的環境品質,盼透過此次淨溪活動,為永續發展播下一顆種子,亦希望藉此拋磚引玉,讓在地居民更加關注生活周遭的環境變化,從日常中落實減塑、愛護自然的行動,未來我們將持續推動,一起為環境永續貢獻心力。
全場高呼 周春米驚喜合唱「愛情限時批」掀起高潮
【記者 劉夢緣 屏東報導】
「屏東三大日音樂節」昨(12)日晚間於縣立體育館熱力續演,第二天主打「搖滾樂團日」,邀集芒果醬、小男孩樂團、宋德鶴、溫室雜草等人氣樂團輪番開唱,壓軸則由金曲歌王許富凱與金曲樂團血肉果汁機跨界聯手,震撼演出〈伊的身邊已經有別人2023〉,掀起現場高潮!
縣長周春米驚喜現身舞台,與許富凱合唱經典情歌〈愛情限時批〉,歌聲一出,全場尖叫聲四起,現場湧入超過7.5萬人次、線上觀看人數更近10萬,氣氛沸騰到最高點。
許富凱首度站上「三大日」舞台,即與血肉果汁機強勢合體,三小時不間斷火力全開,體育館前草地與仁愛路市集擠滿熱情樂迷,成為春季音樂盛事代表。
縣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指出,「屏東三大日音樂節」自2018年舉辦以來已邁入第八屆,成為春天最大規模的音樂慶典,與墾丁「台灣祭」不同,三大日分為經典、文青、搖滾三主題,邀請歌王歌后輪番登場,展現屏東豐富多元的音樂魅力。
昨日時段主打經典風格,意外吸引大批熟齡樂迷卡位搖滾區,展現不輸年輕人的熱情;今晨則有年輕族群提前排隊,樂迷年齡層橫跨老中青,顯示音樂節已成功打進各世代。
縣府進一步預告,今(13)日壓軸場將由亞洲舞王羅志祥、金曲歌后楊乃文、Bii畢書盡、美秀集團、安吉等重量級卡司接力演出,現場還有文創市集、美食攤位、限定商品等,帶來音樂與創意的雙重饗宴。
無法親臨現場的樂迷也可透過MTV台、三立新聞FB、Vidol YouTube、Hami Video、LINE TODAY及縣長周春米臉書等多平台同步觀看直播,共同感受這場春日音樂盛會的熱力。
媽祖的傳奇故事 立德、行善、大愛
【記者 范至延 綜合報導】
媽祖,原名林默,生於西元960年三月廿三,出生於福建莆田。西元987年九月初九,因救助漁民而不幸遇難,年僅28歲。後世的人們敬仰她「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尊稱她為「媽祖」。
為追本溯源,宜蘭蘇澳存仁定安宮帶著媽祖神尊,親赴湄洲、泉州等地,會香參拜。此次參訪不僅增進了海外媽祖文化交流,更推動了媽祖精神在國際上的地位。
媽祖文化是人類重要的精神財富,也作為海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的故事和思想中心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包容並融合不同文化和民族,傳遞良善循環,有助於世界相互理解和尊重。在全球化的今天,媽祖文化的存在和交流更顯得尤為重要。深入瞭解媽祖文化的內涵,以及如何將媽祖文化中獨特的智慧與力量介紹給世界,透過這次交流有了新的火花。
參拜的廟宇依序為莆田賢良港、湄洲祖廟、蟳埔順濟宮、泉州天后宮。因深受媽祖庇護所感動,山東心安商務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山東神洲通文化創意公司、山東福如東海文化有限公司、山東泰安桃木工藝品加工廠、玉出東方珠寶有限公司、青島棧橋酒業有限公司、青島好德致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青島音火璀璨藝術培育中心更是全程自發性陪同參拜,不辭辛苦,穿越南北,帶著媽祖神尊分靈,虔誠共赴盛會。
未來,期待透過媽祖信仰,反思生存意義,讓無懼、無畏、無私的大愛精神傳承至世界每個角落。心之所向,身之所往,都有光的存在。
至泉州天后宮虔誠參拜,致贈伴手禮
竹山鎮鯉南路汽車修配場火警搶救
【記者 林影 南投報導】
南投縣政府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科於113年3月26日20時54分接獲民眾報案指稱位於竹山鎮鯉南路上發生工廠火警,現場為汽車修配廠,結構為鐵皮屋,已有火煙竄出。
竹山消防分隊接獲派遣後立即由出動各式消防車輛前往搶救,並群呼義消前往支援。同時由指揮科加派鹿谷、名間、集集、水里、南投分隊前往支援搶救。消防人員於21時02分到達現場,發現該鐵皮屋有猛烈的火煙竄出並伴隨有爆炸聲響,現場指揮官不敢大意立即指揮消防人員佈水線周界防護並搬離氧氣鋼瓶。火勢21時34分完全撲滅。
此次火災幸無人員傷亡,燃燒面積約200平方公尺,初步估計損失約80萬元起火原因則由火災鑑定人員鑑定中。
台中幸福施政再加碼 盧市長表揚7名績優教師帶職進修
【記者 潘紅岩 台中報導】
台中市全國首創獎勵績優教師全時進修研究實施計畫,自市長盧秀燕上任後,於109學年度起領先全國,辦理高中以下學校教師帶職帶薪全時進修計畫,每年評選中小學績優教師,可至國內外進行一學期自主進修研究,今年再增加一個名額,評選出7名優秀教師帶職帶薪全時進修,由盧市長26日在市政會議表揚,期待能讓傑出的教師再加強進修,並把研究成果帶回台中教育界。
盧市長指出,在她上任的第2年首開全國創舉,首創獎勵績優市立中小學國內外全時進修的研究實施計畫,台中市大約有近3萬教職同仁,每年進行評選,今年由7位女教師獲得,孩子們在學習,老師也要研究、也要學習。
教育局長蔣偉民表示,台中市自109學年度全國首創獎勵市立中小學績優教師全時進修研究,至今已辦理四屆,每屆6名,今年加碼為7名,獲獎教師將進修後所學回饋第一線教學現場,不僅提升教育品質,更能進一步擴展學生的學習視野,讓更多莘莘學子受惠。
教育局指出,今年獲選的7名優秀教師在教學現場表現優異,獲得校內同仁、學生及家長一致的肯定與推薦,大雅國中教師周恬宇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並創造小花圖文作文教學法,讓孩子更有脈絡的學習、大雅國中教師高仕凡的九宮流教學明確,分享學校遍佈全國,且自行研發的教具也透過募款製作分送各縣市,在教學專業分享部分已有相當成效,希望透過這次國內進修產生擴散效果,激發其他教學領域更多素養學習體驗。
北區省三國小教師孫家羚引進阿德勒心理學取向輔導家長團體,具有成效、潭子區頭家國小教師孫潤庭自編音樂雙語教材結合資訊載具,並設計素養導向活動、潭子區潭陽國小教師張美智在教學上建構課程系統圖並結合課程架構,達成跨域學習的效果、霧峰區僑榮國小教師鍾麗文發展密室解謎遊戲模組及藝「數」校園~生活藝「數」感課程,讓學生在思考與判讀過程中,培養生活中的「數」感與「美」感,而大里區草湖國小教師蔡雅婷自編教材配合不同學生學習需求、能力與興趣,提供學生有效學習機會,預計前往澳洲進行國際學校參訪研究外語的教育發展過程,期望透過這次研究進修計畫推展台中市國際教育,讓孩子的視野更富有世界觀。
「櫟正種好」新竹分署攜手在地機關學校種植槲櫟助「櫟」環境教育
【記者 王克瑞 苗栗報導】
在臺灣僅分布於新竹和苗栗低海拔丘陵,還被《2017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評定為國家極危等級(Nationally Critically Endangered, NCR)物種的槲櫟,近年復育有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為能更有效的進行槲櫟的保種與保育,優先以新竹地區為核心逐步向外擴展保育連結,今(26)日結合林業試驗所、將軍村營運團隊在新竹市將軍村辦理「『櫟正種好』復育臺灣原生珍稀植物槲櫟認養活動」,與新竹市政府、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以及新竹縣市在地9所中、小學舉行槲櫟認養儀式,並共同種下3棵槲櫟,以行動守護臺灣原生植物多樣性。
新竹分署說明,槲櫟(學名:Quercus aliena Blume),又稱大槲樹,分布於泰國、中國南部、日本等亞洲地區,分布於平地至海拔800公尺,在臺灣第一份採集紀錄為1924年島田彌市於新竹紅毛(現新豐)所採集,並鑑定為孛孛櫟。而後近70年裡,無人發現野外族群與標本紀錄,直到2002年楊國禎博士於新竹新豐鄉坑子口靶場管制區再度發現,並經由各國標本比對,依其葉部形態重新鑑定為槲櫟。但該族群數量自2002年發現後,族群植株更新不佳,族群結構呈現老化現象,目前族群總數已少於100株。雖有研究團隊於2019年在苗栗再發現槲櫟新分布地,但其生長範圍仍然狹隘,此族群總數亦少於100株。
新竹分署與新竹縣政府自106年起即協力合作共同推動槲櫟保育工作,持續進行原生育地調查與監測作業、除草及疏開樹冠等棲地管理與改善工作;透過採種進行實生苗培育,擴大族群數量作為移地保育的材料,逐步在新竹縣轄內進行域外栽植,包括新竹縣政府造林地、縣府前廣場花圃、婦幼公園、山崎國小、鳳岡國小、瑞峰國小與退輔會彰化農場新竹場部等處;新竹分署也在新竹關西、桃園楊梅造林地進行異地復育栽植1.08公頃,並持續進行撫育維護管理及監測作業。
而坐落在苗栗私有農牧用地的槲櫟生育地,因緊鄰垃圾場及公墓周邊,受人為干擾及潛在開發威脅,108年發現新族群後,新竹分署即開始展開一連串採種育苗工作,苗木除了在國有林造林地復育栽植外,也串聯當地NGO團體如觀樹基金會、山貓森林應用於苗栗淺山森林營造。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109年委託中興大學研究團隊,發布臺灣原生森林中具有園藝及景觀應用潛力的植物名錄,槲櫟又因日治時期只有新竹才有,極具地方特色,更被篩選出適合作為新竹市景觀行道樹樹種。新竹分署今日舉辦「櫟正種好」槲櫟認養活動,在新竹市政府媒合號召下,府內產業發展處、環境保護局、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以及新竹縣市在地9所中、小學學校共同響應,活動由新竹分署分署長夏榮生頒贈感謝牌與槲櫟苗木給新竹市政府產業發展處、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象徵守護臺灣原生植物多樣性的決心「櫟」久彌堅,齊為保育推廣、環境教育共盡心力;同時由新竹市政府張治祥秘書長代表傳承與推廣,頒贈槲櫟苗木予所有參與學校單位,鼓勵積極打造生態永續校園、營造豐富而多樣化的生物多樣性環境;本次活動也邀集林業試驗所共同參與,透過研究員現場解說介紹,揭開槲櫟神秘面紗,並拆解植樹護樹步驟,讓認養單位對槲櫟復育與照養工作更為了解,期望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新竹分署串聯近年槲櫟復育工作,從物種保育、棲地維護與環境永續教育推廣等面向,積極尋求合作夥伴守護臺灣原生植物多樣性,將槲櫟域外保種、異地復育延伸至國有林區之外,並透過機關聯盟、公公與公私協力推展至其他政府機關、學校等單位,期許原生植物更為適地適木應用,助力環境教育永續扎根。
南投縣救國團號召青年返鄉 淨山打掃做公益
【記者 范至延 南投報導】
3月24日由救國團南投縣團委會號召名間鄉團委會及雙軌制功能性服務隊義工伙伴,於名間英雄山及撼龍步道展開「青年造夢·永續時代」淨山健行活動;期盼喚醒青年朋友及社會大眾對環保的重視與關注,同時趁假日登山人潮洶湧,也宣導遊客注意保持環境整淨,共同維護美麗的環境。
救國團每年3月慶祝青年節行之有年,為此辦理諸多公益活動,今年以「花Young藍圖、築夢幸福」為主軸,鼓勵青年發揮個人優勢,攜手共築未來,打造屬於自己的夢想藍圖,並率領青年走進社區、關懷弱勢、參與地方公共事務,以行動實踐社會關懷。
此次活動由名間鄉團委會會長蘇珮玲、雙軌制功能性服務隊召集人蘇美后號召青年朋友、社會優秀青年、義工伙伴及眷屬共同參與,並兵分二路,沿途撿拾垃圾淨化環境,期望藉由淨山活動同時加強民眾「垃圾不落地」之正確環保、節能觀念,共同維護台灣的美麗山林;今年獲選為社會優秀青年的黃先生說道,此次跟著義工伙伴一起打掃,為社區步道盡一份心力,期盼藉由自身微薄的力量,回饋社會。
救國團南投縣團委會總幹事李明組表示,南投縣的青年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而救國團藉由辦理青年節連線活動,凝聚青年之熱情與愛心,與義工伙伴一起為社會付出,並期盼藉此拋磚引玉,鼓勵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公益行列,共同以實際行動關懷社會。
許縣長會勘仁愛鄉9處農路 簽核逾千萬元改善
【記者 范至延 南投報導】
縣長許淑華26日上午前往仁愛鄉德龍宮會勘9件農路改善工程,縣議員林庭秝、林芳伃、仁愛鄉長江子信、仁愛鄉民代表會主席洪文全、副主席林秝秀及多位代表、村長都到場關心。許縣長與陳情人逐案聽取簡報,會後並與、代表村長座談,了解各村基層建設需求;9件改善工程包括路面改善、擋土牆、道路排水、路寬及路基改善、駁坎毀損、橋樑加寬、道路護欄、等問題,攸關鄉民通行安全,確有改善必要,許縣長當場簽核改善經費10,442,000元,指示工務處及原民局盡快設計發包改善。代表及村長建議事項,請公所協助辦理初勘,彙整後報縣府研議。
許縣長說,仁愛鄉幅員遼闊有很多基層建設需要進行改善,此次特別到仁愛鄉會勘9件道路相關改善工程,因各案間路況及距離因素,及卡努颱風後,很多道路也正在進行復健工程,不利前往,因此邀請陳情人及代表等齊聚德龍宮一起聽取簡報,了解縣府核定案件現況及改善方案,核定9案中,多為路面龜裂破損、擋土牆、道路排水、路寬不足、橋樑寬度不足、路基不穩等情形,在座談中,代表也提出許多各村亟需改善的建言,除了提振觀光建議外,各村也有許多巷道路面、排水溝等需要改善,其中也包含卡努颱風災後無法獲中央核定經費復健案等,縣府後續會整體評估,再進行相關核定程序,只要縣府經費可以支應的,都會全力支持,如需中央經費補助改善的,也會請縣籍立委協助爭取,讓鄉親通行更安全,部落更宜居。
大同村清境峰情道路年久失修,PC路面龜裂破損嚴重,且未架設護欄,影響通行安全,工務處將鋪設200公尺15公分PC封層優化路面,並新設20公尺鋼板護欄提升通行安全,經費約需1,000,000元。
大同村高峰道路因年久失修,多處路面損壞泥濘難行,影響村民通行,並有2路段無排水溝可導引逕流水,需增設導排水溝,工務處將鋪設200公尺PC路面改善通行,該兩處新設排水溝路段因道路狹窄,將採拍將溝方式改善,導引排水供鄰近農地使用,所需經費約需950,000元。
力行村1號農路狹窄,易造成車輛滑落下邊坡情形,影響通行安全,工務處將打設50支5公尺深鋼軌樁改善路基,並鋪設60公尺PC路面改善用路安全,所需經費約965,000元。
力行村2號道路最狹隘處易造成車輛滑落下邊坡情形,有安全之虞,為提升用路安全,將於該處增設15公尺長3公尺深擋土牆平台,並鋪設250公尺長2.5公尺寬PC路面,提升周邊農戶及村民通行安全。所需經費約需1,225,000元。
大同村信義巷後段邊坡約50公尺未施設擋土牆,邊坡逢雨造成土石滑落,影響用路安全,為提升用路安全,將於該處新建50公尺長高4公尺擋土牆改善邊坡維護行車用路安全,所需經費約需1,970,000元。
大同村13鄰道路無擋土牆,常造成土石滑落,且該處無護欄,影響行車安全至鉅,為改善該處通行安全,為提升用路安全,將於該處依地形新設長20公尺,高1.5公尺至7.5公尺不等之擋土牆及20公尺紐澤西護欄,所需經費約需1,382,000元。
翠華村翠巒部落真耶穌教會翠巒教會後方排水溝設施因風災造成土砂滑落破壞,影響排水功能,致豪雨時造成溝水溢流情形,溝水夾帶淤泥漫流至道路,影響民宅及通行安全,為改善排水維護民宅及用路安全,將新建5公尺寬、深5公尺、長52公尺排水溝優化排水,所需經費約需624,000元。
都達村4鄰巷道駁崁為石砌駁坎構造,因受111年豪雨及餘震影響,龜裂毀損嚴重,影響附近民宅安全,為維護民宅安全,將新建混凝土駁坎,所需經費約需1,920,000元。
通往南豐村公墓的主要橋樑因橋面寬度狹窄,且位於道路轉彎處,車輛轉彎及會車不易,有安全之虞,為提升用路安全,將加寬混凝土橋面寬度為長6公尺2公尺,所需經費約需40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