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高齡孕母曾因擔心而有放棄念頭 轉念勇敢生下唇腭裂女兒

【記者 陳嵐、張如鳳 台北報導】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於2023年12月06日(三)上午10點假市長官邸藝文沙龍(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46號)舉辦「做好事 過好年」募款記者會,唇腭裂和小耳症家庭親臨現場勇敢分享堅韌的心路歷程。首次擔任愛心大使的趙岱新將攜手與顱顏孩童現場手寫春聯,將祝福傳遞給顱顏家庭,盼社會大眾一起助顱顏孩子過好年好好長大。

台灣顱顏醫療技術精湛,先天顱顱顏患童經過治療,外觀就能跟一般孩子一樣可愛。然而,顱顏家庭往往會擔心無法勝任照顧顱顏新生兒的責任,會有害怕、退卻的心理。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從懷孕開始提供「顱顏新生兒到宅喘息照護方案」,給予最安心的支持,減少父母焦慮不安的情緒。並帶著基金會培訓的喘息照護員走進每個家庭,示範教導特殊照護技巧,讓父母逐漸熟練,更有信心照顧顱顏兒。基金會自2019年起提供「顱顏新生兒到宅喘息照護方案」至今累計服務224個新手顱顏家庭,並提供417場次的服務。

初為母親的愛心大使趙岱新表示:「顱顏父母親決定要生下有先天顱顏缺陷的孩子是多麼不容易的決定,非常敬佩他們勇敢的決定。希望大家可以認識並同理他們,給他們更多的鼓勵與支持。」首次擔任愛心大使的趙岱新參與「做好事 過好年」募款案平面視覺拍攝,在拍攝現場,基金會工作人員向趙岱新介紹顱顏孩子手術歷程與照顧經歷時,讓趙岱新心疼得掉下眼淚,趙岱新也走向顱顏家庭,為他們打氣,現場氣氛讓人動容。

與尚未進行唇裂修補手術的新生兒扉扉及5歲的小耳症患童阿諺合影時,看著這兩位顱顏孩子,讓愛心大使趙岱新回憶起小時候也曾因為外表而不自信,趙岱新因為毛髮偏多,臉上的汗毛相對明顯,在某次健康教育課中提到男性第二性徵會開始長鬍子,被男同學無心公開討論:「老師,那為什麼趙岱新是女生,也有鬍子呢?」讓當時年幼的趙岱新內心受傷,深陷低潮,經過爸媽持續鼓勵後,才釋懷不再難過。因此,趙岱新堅定得呼籲:「希望我們能從小讓孩子們認識顱顏疾病,尊重差異,減少因為不認識而產生的異樣眼光。更期盼社會大眾一起做好事捐款幫助這群顱顏小寶貝們好好長大。」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亟需募集1000萬,募款用途為新手父母諮詢、顱顏家庭心理關懷、經濟補助、獎助學金等補助項目。即日起只要單筆捐款580元以上,將贈送限量設計的春聯及紅包套組,送完為止。「做好事 過好年」募款活動網址:https://neti.cc/Y7q450e
本次募款專案有愛心廠商歐樂芬響應,推出「您購物 我捐款」活動,即日起至2024.2.29的每一筆訂單,愛心廠商歐樂芬就捐出訂單金額2%支持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做好事 過好年」募款活動。同時「您購物 我捐款」活動期間,愛心廠商歐樂芬之官網有愛心認購組合,可直接網路下單愛心認購歐樂芬口腔護理商品支持顱顏寶貝牙齒保健。

時隔17年再次懷孕,讓扉扉媽媽無比喜悅,更讓終於擁有前世情人的扉扉爸爸滿心期待。老天爺總是捉弄人,在懷孕第4個月照超音波時,發現扉扉臉部有明顯的缺陷,經過婦產科醫師講解後,得知扉扉患有「唇腭裂」。扉扉媽媽知道後很是難過,甚至想放棄,因為擔心扉扉未來遭遇到困難,幸好扉扉爸爸沒有放棄,立即與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聯繫。

在社工透過影片講解病症後,扉扉父母有了信心。「孩子會選擇我們當她的父母,一定是知道我們會把她好好養大,更何況台灣現在醫療技術這麼進步,我們一起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吧!」扉扉在充滿愛的期待下,來到這個世界。

扉扉因為唇腭裂的關係不易吸吮,餵食需要使用特殊奶瓶餵奶,手術前每天要配戴鼻撐器維持鼻型,照顧上比一般的孩子來得困難,讓40歲高齡再次生子的扉扉媽媽,感到心力憔悴,在基金會社工提供提供2次「顱顏新生兒到宅喘息照護方案」下,扉扉媽媽現在對於照顧扉扉越來越有信心。

今年11月24日,扉扉接受了唇裂修補手術治療,扉扉媽媽在手術室門外焦慮等候,。當手術室門外的燈熄的那一刻,扉扉終於完成了唇裂修補及中耳通氣導管置入手術。扉扉媽媽心中的石頭也終於放下,與扉扉爸爸感動得相擁而泣。看著扉扉的手術後的復原狀況越來越好,扉扉父母堅定得說:「現在看到扉扉的笑容,就好像在跟我們說這個決定,是對的。」明年1月扉扉還會進行腭裂修補手術,扉扉父母已經不再那麼擔心,因為有台灣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基金會暖心的陪伴下,他們相信一定可以跟這次手術一樣順利成功!

「到底為什麼是我?我不知道該怎麼接受…」出生後才知道阿諺患有小耳症,讓阿諺媽媽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樣的狀況。雖然時隔五年,再次談起當時生產的情形,阿諺媽媽仍忍不住流淚,自責自己把孩子生得不健康,在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陪伴下,花了將近1年的時間才逐漸平復。

5歲的阿諺先天患有小耳症及耳道狹小,受聽力影響以致其語言發展相較同齡孩子來講略微落後,透過參與基金會語言定點治療,及社工鼓勵孩子多唸繪本、聽童謠等互動方式來刺激語言發展。

經過36次的語言治療,現在阿諺語言發展越來越好,甚至已經可以載歌載舞了!看見孩子的改變,讓阿諺媽媽不禁感性的說:「不管孩子的狀況如何,永遠都是我們的心肝寶貝,只要我們不放棄,努力面對,關關難過關關過!」。

基金會依照每個顱顏家庭所需,提供相對應的服務及資源連結,讓顱顏孩子的發展跟上同齡孩子。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亟需募集1000萬,幫助顱顏患童好好長大。

 

 

spot_img

相關新聞

「想和您」一起作公益 關懷本鄉本土老人(圖:華山基金會 提供)

「想和您」一起作公益 關懷本鄉本土老人

【記者 陳嵐 台北報導】 中秋佳節即將到來,民眾開心著手應景物品,社會角落卻有許多弱勢長者,孤苦無依,倍感寂寞無助。暖心品牌「想和您」,長期熱衷公益,深知這份孤獨感,結合華山「本鄉本土愛心、關懷本鄉本土老人」之理念,8月13日一同到宅關懷弱勢長輩,認助100份中秋關懷禮及致贈200份麥芽糖點心,伴長輩甜甜度中秋,即日起至9月底,網站產品銷售盈餘10%,將回饋給公益,希望藉此呼籲更多人關懷孤老,以實際行動傳遞溫暖。 新莊70歲的史阿公,獨居檳榔攤內的小房間,房內陰暗且雜亂無章。自幼患有小兒麻痺的他,手腳不便,但仍堅強地做過多種工作,隨著年齡增長,體力不支,經濟也陷入困境。此次眾人到宅訪視,關心他身體狀況,提供物資協助,阿公笑著說:「本來下著大雨還怕你們不來,能來跟我聊聊天,真的很開心。」現場氣氛歡樂溫馨。 華山基金會於台澎金馬設有近400個社區愛心天使站,服務約3萬位弱勢長輩,提供失依、失能、失智老人免費到宅服務。現正發起2024「愛老人 中秋亮起來」公益計畫,目前離目標尚不足七成,亟需各界善士伸出援手,邀您支持常年服務經費1250因為有您,或認助中秋關懷禮一份380元,結合本鄉本土愛心,照顧本鄉本土老人,愛心專線:(02)2254-7923 魏先生;郵政劃撥帳號:1983-0278(戶名:華山基金會,備註113中秋)
救國團南投縣真善美聯誼會辦理公益活動 三代同堂共譜溫馨樂章(圖:救國團南投縣團委會 提供)

救國團南投縣真善美聯誼會辦理公益活動 三代同堂共譜溫馨樂章

【記者 劉夢緣 南投報導】 救國團南投縣真善美聯誼會於8月31日(星期六)上午吉康安養中心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世代攜手·共感共融」主題公益活動,現場氣氛熱烈而溫馨,主要目的為倡導祖孫關係之重要性並鼓勵祖孫互動相互表達情感與感謝,進一步以教育搭起世代的橋樑,成功地促進了長者與孩子的深度互動,本次活動吸引了80位長輩及家屬共同參與。 此次活動由真善美聯誼會會長陳孟琬主持,陳會長在開場致詞中表示,真善美聯誼會響應世界關注的世代議題,在這個快速變遷的社會裡,世代間的交流與理解變得尤為重要,今天的活動不僅是讓長輩們有機會與年輕一代共享時光,更是希望透過彼此分享經驗和相互學習,增進世代之間的情感聯繫,共同創造更多美好的回憶。 活動首先進行了使用廢棄保特瓶音樂器具DIY,運用簡單、豐富的小樂器創造團體活動,在現場宛如形成了一場生動的即興演奏,拉近世代際之間的距離,緊接著讓參與者們分組進行手腦並用挑戰遊戲,由長輩和孩子們一起協作完成,不僅刺激了長者的認知系統,也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尊重與關愛,整個活動過程溫馨,充分展現了世代間的和諧與溫情,參加活動的劉奶奶表示:能和孫子一起做手工遊戲感到非常開心,不僅增進了感情,也多了學習和互動的機會。 救國團南投縣團委會總幹事李明組說道,救國團長期以來關注社會需求,致力於推動各項公益服務,尤其重視世代間的和諧共融,本次活動鼓勵三代同堂、老幼共學,促進世代間的交流與傳承,未來將持續推動相關活動,期盼增加祖孫的互動機會,營造友善關懷的社區精神。
百年傳統芬園寶藏寺慶讚中元 放水燈祭水靈祈平安(圖:彰化縣政府 提供)

百年傳統芬園寶藏寺慶讚中元 放水燈祭水靈祈平安

【記者 高子羚 彰化報導】 芬園寶藏寺慶讚中元普渡大法會放水燈儀式,百年傳統每年循古禮藉由舉火把、放水燈等儀式辦理,20日晚間從芬園寶藏寺開始,彰化縣長王惠美與寶藏寺主委張協章、值年爐主鄭錦元、各級民代,與眾多鄉民前往出發,期望藉由儀式,讓大家心靈平息,也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百業興旺、闔家平安。 王縣長表示,宗教具有「安定人心」的力量,期盼藉由宗教,讓大家的心靈更為安定,芬園寶藏寺中元普渡大法會,放水燈祭水靈為傳統的儀式,也是地方重要的民俗特色,以傳統儀式,透過放水燈儀式,在媽祖婆及觀音菩薩的保佑,相信好兄弟在地藏王菩薩的指引下,都能離苦得樂。 王縣長指出,今天爐主、主委、執事人員、地方仕紳拿著火把,到河邊進行超度,接著辦理普渡,是百年傳統,是非常殊勝的儀式,透過儀式希望讓大家更加平安順利,感謝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讓這個傳統殊勝的活動,代代相傳下去,讓彰化更好、更進步。 參與人員還有立委黃秀芳、芬園鄉長林世明、縣議員許雅琳、芬園鄉農會總幹事黃翊愷、芬園鄉代表會主席林忠誠、縣政顧問林彩媚、各級民代、地方仕紳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