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高齡孕母曾因擔心而有放棄念頭 轉念勇敢生下唇腭裂女兒

【記者 陳嵐、張如鳳 台北報導】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於2023年12月06日(三)上午10點假市長官邸藝文沙龍(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46號)舉辦「做好事 過好年」募款記者會,唇腭裂和小耳症家庭親臨現場勇敢分享堅韌的心路歷程。首次擔任愛心大使的趙岱新將攜手與顱顏孩童現場手寫春聯,將祝福傳遞給顱顏家庭,盼社會大眾一起助顱顏孩子過好年好好長大。

台灣顱顏醫療技術精湛,先天顱顱顏患童經過治療,外觀就能跟一般孩子一樣可愛。然而,顱顏家庭往往會擔心無法勝任照顧顱顏新生兒的責任,會有害怕、退卻的心理。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從懷孕開始提供「顱顏新生兒到宅喘息照護方案」,給予最安心的支持,減少父母焦慮不安的情緒。並帶著基金會培訓的喘息照護員走進每個家庭,示範教導特殊照護技巧,讓父母逐漸熟練,更有信心照顧顱顏兒。基金會自2019年起提供「顱顏新生兒到宅喘息照護方案」至今累計服務224個新手顱顏家庭,並提供417場次的服務。

初為母親的愛心大使趙岱新表示:「顱顏父母親決定要生下有先天顱顏缺陷的孩子是多麼不容易的決定,非常敬佩他們勇敢的決定。希望大家可以認識並同理他們,給他們更多的鼓勵與支持。」首次擔任愛心大使的趙岱新參與「做好事 過好年」募款案平面視覺拍攝,在拍攝現場,基金會工作人員向趙岱新介紹顱顏孩子手術歷程與照顧經歷時,讓趙岱新心疼得掉下眼淚,趙岱新也走向顱顏家庭,為他們打氣,現場氣氛讓人動容。

與尚未進行唇裂修補手術的新生兒扉扉及5歲的小耳症患童阿諺合影時,看著這兩位顱顏孩子,讓愛心大使趙岱新回憶起小時候也曾因為外表而不自信,趙岱新因為毛髮偏多,臉上的汗毛相對明顯,在某次健康教育課中提到男性第二性徵會開始長鬍子,被男同學無心公開討論:「老師,那為什麼趙岱新是女生,也有鬍子呢?」讓當時年幼的趙岱新內心受傷,深陷低潮,經過爸媽持續鼓勵後,才釋懷不再難過。因此,趙岱新堅定得呼籲:「希望我們能從小讓孩子們認識顱顏疾病,尊重差異,減少因為不認識而產生的異樣眼光。更期盼社會大眾一起做好事捐款幫助這群顱顏小寶貝們好好長大。」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亟需募集1000萬,募款用途為新手父母諮詢、顱顏家庭心理關懷、經濟補助、獎助學金等補助項目。即日起只要單筆捐款580元以上,將贈送限量設計的春聯及紅包套組,送完為止。「做好事 過好年」募款活動網址:https://neti.cc/Y7q450e
本次募款專案有愛心廠商歐樂芬響應,推出「您購物 我捐款」活動,即日起至2024.2.29的每一筆訂單,愛心廠商歐樂芬就捐出訂單金額2%支持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做好事 過好年」募款活動。同時「您購物 我捐款」活動期間,愛心廠商歐樂芬之官網有愛心認購組合,可直接網路下單愛心認購歐樂芬口腔護理商品支持顱顏寶貝牙齒保健。

時隔17年再次懷孕,讓扉扉媽媽無比喜悅,更讓終於擁有前世情人的扉扉爸爸滿心期待。老天爺總是捉弄人,在懷孕第4個月照超音波時,發現扉扉臉部有明顯的缺陷,經過婦產科醫師講解後,得知扉扉患有「唇腭裂」。扉扉媽媽知道後很是難過,甚至想放棄,因為擔心扉扉未來遭遇到困難,幸好扉扉爸爸沒有放棄,立即與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聯繫。

在社工透過影片講解病症後,扉扉父母有了信心。「孩子會選擇我們當她的父母,一定是知道我們會把她好好養大,更何況台灣現在醫療技術這麼進步,我們一起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吧!」扉扉在充滿愛的期待下,來到這個世界。

扉扉因為唇腭裂的關係不易吸吮,餵食需要使用特殊奶瓶餵奶,手術前每天要配戴鼻撐器維持鼻型,照顧上比一般的孩子來得困難,讓40歲高齡再次生子的扉扉媽媽,感到心力憔悴,在基金會社工提供提供2次「顱顏新生兒到宅喘息照護方案」下,扉扉媽媽現在對於照顧扉扉越來越有信心。

今年11月24日,扉扉接受了唇裂修補手術治療,扉扉媽媽在手術室門外焦慮等候,。當手術室門外的燈熄的那一刻,扉扉終於完成了唇裂修補及中耳通氣導管置入手術。扉扉媽媽心中的石頭也終於放下,與扉扉爸爸感動得相擁而泣。看著扉扉的手術後的復原狀況越來越好,扉扉父母堅定得說:「現在看到扉扉的笑容,就好像在跟我們說這個決定,是對的。」明年1月扉扉還會進行腭裂修補手術,扉扉父母已經不再那麼擔心,因為有台灣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基金會暖心的陪伴下,他們相信一定可以跟這次手術一樣順利成功!

「到底為什麼是我?我不知道該怎麼接受…」出生後才知道阿諺患有小耳症,讓阿諺媽媽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樣的狀況。雖然時隔五年,再次談起當時生產的情形,阿諺媽媽仍忍不住流淚,自責自己把孩子生得不健康,在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陪伴下,花了將近1年的時間才逐漸平復。

5歲的阿諺先天患有小耳症及耳道狹小,受聽力影響以致其語言發展相較同齡孩子來講略微落後,透過參與基金會語言定點治療,及社工鼓勵孩子多唸繪本、聽童謠等互動方式來刺激語言發展。

經過36次的語言治療,現在阿諺語言發展越來越好,甚至已經可以載歌載舞了!看見孩子的改變,讓阿諺媽媽不禁感性的說:「不管孩子的狀況如何,永遠都是我們的心肝寶貝,只要我們不放棄,努力面對,關關難過關關過!」。

基金會依照每個顱顏家庭所需,提供相對應的服務及資源連結,讓顱顏孩子的發展跟上同齡孩子。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亟需募集1000萬,幫助顱顏患童好好長大。

 

 

spot_img

相關新聞

體育教育升級 宜蘭三校獲百萬級健身設備助力

【記者 劉婷 宜蘭報導】  宜蘭縣政府與「Pure Life 健身俱樂部 / PURE 大夫診所」於 2 月 19 日下午,在宜蘭縣立五結國中體育館舉辦「捐贈百萬運動器材儀式」。此次捐贈由宜蘭縣議會謝家倫議員與縣府協調促成,本縣在地企業秉持「取之社會,回饋社會」的精神,慷慨捐贈價值逾百萬元的重量訓練及有氧運動器材,惠及五結國中、冬山國中及文化國中三所學校,提供學生更完善的運動訓練環境,推動學校體育教育的永續發展。  捐贈儀式由 Pure Life 健身俱樂部董事長江進財、執行長魏宏竹、教育處代理處長陳金奇、謝家倫議員、五結國中校長周成翰、冬山國中校長游本彥及文化國中校長李哲榮等貴賓共同見證。  陳金奇代理處長表示,為鼓勵宜蘭學子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縣府與企業攜手合作,讓學校獲得先進運動設備,包括自由槓深蹲架、龍門架、史密斯機、捲腹機、背部訓練機、蹬腿訓練機、TRX 懸吊訓練帶及戰繩等多項器材,讓學生能夠接受更科學化、系統化的運動訓練,提升運動表現與競技能力。  江進財董事長表示,此次捐贈不僅是對學校體育教育的支持,更希望能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學校體育發展,號召更多企業與善心人士共同投入資源,為宜蘭青少年打造更優質的運動環境,幫助學生培養健康體魄,成就更美好的未來。  宜蘭縣政府強調,將持續整合社會資源,深化公私協力,期盼有更多善心企業參與,共同推動學校體育發展,為孩子們創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培育更多優秀體育人才。

南投觀光業寒冬送暖 免費招待150弱勢兒少三天二夜遊覽各大景點

【記者 陳嵐 南投報導】  南投縣觀光旅宿業寒冬送暖,招待150位弱勢兒童及少年展開三天二夜免費旅遊,涵蓋食宿與遊覽各大景點。副縣長王瑞德於2月4日頒發感謝狀給清境農場,肯定業者的公益付出,並感謝清境觀光協會號召旅宿業者共襄盛舉。  本次活動趕在春節連假後、開學前舉辦,2月4日至6日展開「漫步小旅行」,行程涵蓋南投市、草屯鎮、埔里鎮、魚池鄉及仁愛鄉等地。參與兒少受邀入住清境特色民宿,暢遊九族文化村,觀賞青青草原綿羊秀、馬術秀及泡泡秀,漫步清境天空步道俯瞰高山美景,並造訪小瑞士花園、泰雅渡假村、妮娜巧克力夢工廠與九九峰動物樂園等。  2月4日晚間,孩子們在清境農場國民賓館共享晚餐,歡樂氣氛滿溢。副縣長王瑞德代表縣長許淑華,感謝清境觀光協會與旅宿業者提供免費接駁、住宿與餐食,讓孩子們無憂享受旅程。他強調,期盼公私部門攜手合作,整合資源,共同關懷弱勢兒少的成長與發展。  此次活動受惠兒少來自台灣彩虹雙福協會、南投縣以琳社會福利關懷協會、南投縣私立玄愛兒少關懷家園、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南投家扶希望學園及南投家扶中心等五大社福機構。  清境觀光協會理事長張宏毅表示,該協會多年來持續推動「南投觀光業回饋社會公益活動」,雖受疫情影響中斷三年,但自2023年恢復,並在今年擴大規模,期望帶給更多孩子快樂回憶。

扶弱送愛暖寒冬 救國團草屯鎮團委會關懷弱勢迎春節

【記者 劉婷 南投報導】  農曆佳節將近,近期氣候寒流來襲,為使地方弱勢族群能有個溫暖春節假期,救國團草屯鎮團委會於1月15日結合社團法人南投縣友傑照顧關懷協會、南投縣議員莊士傑服務處,於土城里集會所辦理114年南投縣「扶弱送愛、傳愛台灣」全國公益連線活動,活動募集許多民生用品贈予草屯地區100位弱勢長者,並透過志工的實際行動,傳遞社會的溫暖與關懷。  救國團長年來致力於社會公益服務,始終不遺餘力,特別是在春節前夕,定期辦理「扶弱送愛、傳愛台灣」活動,將社會資源送到最需要的族群手中,成為社區居民過年期間的一大支持與慰藉。不僅如此,救國團志工多年來服務各個弱勢團體,凝聚愛心力量,促進彼此間的關懷與協助,社會上各個角落都能看到志工服務的身影。  本次活動內容多元、豐富,其中安排了健康宣導與反詐騙宣導,為長者提供實用的健康知識與安全提醒,還特別邀請書法家帶領長者進行寫春聯活動,透過書寫祝福語增添節慶氛圍,同時,活動中提供義剪服務,為長者修整儀容、展現關懷之心,最後進行物資發放,將提前募集的生活物資親手送到長者的手中,傳遞溫暖與祝福,並於活動結束後志工與長者一同享用午餐,共度溫馨時光。  救國團南投縣草屯鎮團委會總幹事同時也是玉峰里里長的莊詠鈞表示,希望透過寒冬送暖活動,幫助弱勢長者提前感受到年節氛圍,救國團將持續秉持公益不落人後的精神,持續宣揚並辦理公益活動,同時呼籲社會大眾一同發揮大愛服務精神,以實際行動,幫助社會弱勢團體。